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元胜 Luo Yuansheng
机构地区:[1]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
出 处:《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92-99,共8页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Journal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CSC)资助;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2106260024。
摘 要:荷兰裔美国商人范罢览在其于广州经商期间收藏了大量中国风物,相较于他荷兰使节的政治身份,其中国艺术收藏家的身份和贡献则被严重低估。且相比于1838年邓恩(NathanDunn)“万唐人物展”在费城取得的成功,范罢览的中国艺术收藏展因其不被大众广泛知晓而被历史学家贴上了失败的标签。该展览鲜为人知的重要原因在于媒体宣传力度不足和展览的可及时性较差,更关键的是该展览的目标受众主要为其亲友,且展览主要对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有吸引力。文章从人类学角度,依靠莫罗对范罢览旅华日志的汇编,再思了其藏品对18世纪末的美国人初步认知中国艺术的重要意义。范罢览以凯瑟琳娜、约翰娜、拉娜、金修斯和五位中国人的在场性为显性策略,为美国观众营造了一个“忠实的”中国;通过将藏品《焦山》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隐性承袭关系相关联,作者论述了其藏品与中国艺术的“相似性”。然而,在种族主义观念的影响下,莫罗笔下的展览也未能挣脱当时西方中心论的桎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