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中国”:范罢览中国艺术藏品中的忠实性与相似性  

Art and“China”:Fidelity and Similarity in Van Braam’s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元胜 Luo Yuansheng

机构地区:[1]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

出  处:《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92-99,共8页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Journal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CSC)资助;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2106260024。

摘  要:荷兰裔美国商人范罢览在其于广州经商期间收藏了大量中国风物,相较于他荷兰使节的政治身份,其中国艺术收藏家的身份和贡献则被严重低估。且相比于1838年邓恩(NathanDunn)“万唐人物展”在费城取得的成功,范罢览的中国艺术收藏展因其不被大众广泛知晓而被历史学家贴上了失败的标签。该展览鲜为人知的重要原因在于媒体宣传力度不足和展览的可及时性较差,更关键的是该展览的目标受众主要为其亲友,且展览主要对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有吸引力。文章从人类学角度,依靠莫罗对范罢览旅华日志的汇编,再思了其藏品对18世纪末的美国人初步认知中国艺术的重要意义。范罢览以凯瑟琳娜、约翰娜、拉娜、金修斯和五位中国人的在场性为显性策略,为美国观众营造了一个“忠实的”中国;通过将藏品《焦山》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隐性承袭关系相关联,作者论述了其藏品与中国艺术的“相似性”。然而,在种族主义观念的影响下,莫罗笔下的展览也未能挣脱当时西方中心论的桎梏。

关 键 词:范罢览 莫罗 中国藏品 忠实性 相似性 

分 类 号:J11[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