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屹东[1,2]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太原030006
出 处:《智能系统学报》2023年第6期1352-1355,共4页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摘 要:关于智能的基本共识,李德毅院士做了很好的总结:“智能是学习的能力以及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是脱离生命体的智能,是人类智能的体外延伸。”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领域,这意味着智能是一种包括学习、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衍生智能或离身智能。而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就是在不同情境中能够完成各种认知任务的普遍智能,在专门领域(如计算、下棋)可超过人类智能。李院士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提出的“十问”和相应的十个基础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不仅激发了对人工智能的科学技术研究,也激发了对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20多年来,笔者致力于自己提出的“认知哲学”的研究,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是“适应性表征”(自组织系统特别是认知系统,具有在特定环境或语境中自主地表征目标对象的能力,且这种能力能够随着环境或语境的变化而自主调整和提升)。这里笔者运用适应性表征概念以哲学的方式尝试回应李院士的“十问”。
关 键 词: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 自组织系统 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对象 认知系统 认知科学 认知任务
分 类 号:TP18-02[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