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聂成军[1] Nie Chengjun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51-62,共12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20ZD28)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青年支持计划项目“汉语语境与西方怪诞美学思想研究”(2023lzujbkyjh0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汉语语境下的西方美学研究不同于比较美学研究,也不同于纯粹的国别美学研究,它是在汉语表征系统中面向以汉语为阅读媒介和书写媒介的西方美学研究,是中国话语经由西方文本的理论再生,是“汉语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这种研究需要充分利用汉译本提供的思想资源,既从宏观角度把握西方美学文本的核心关切,又从微观细部的歧异之处把握诸译本之间彼此互相激活的动态机制。本文以福柯《词与物》前言中“我们突然间理解的东西”的(三个)汉译本-英译本-法文本为例,通过对五个文本进行微观的歧异解读来激活福柯话语中的五种意义潜势,发掘文本内部经由康德的“内感官”概念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重构。这种句子层面的操作是福柯文本通过“外界思想”对海德格尔“何谓思想”的独具福柯特异性的回答,即“思想”就是“理解”不断向“界限”汇聚的句子运动及其阅读的此时此地性。由此,得以见出宏观哲学与国别哲学研究之不可见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