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境下西方美学研究何以可能?——以歧异解读福柯“我们突然间理解的东西”为例  

How Is It Possible to Study Western Aesthetics in Chinese Context?The Divergent Interpretations of Foucault’s“The Thing We Apprehend in One Great Leap”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聂成军[1] Nie Chengjun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51-62,共12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20ZD28)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青年支持计划项目“汉语语境与西方怪诞美学思想研究”(2023lzujbkyjh0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汉语语境下的西方美学研究不同于比较美学研究,也不同于纯粹的国别美学研究,它是在汉语表征系统中面向以汉语为阅读媒介和书写媒介的西方美学研究,是中国话语经由西方文本的理论再生,是“汉语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这种研究需要充分利用汉译本提供的思想资源,既从宏观角度把握西方美学文本的核心关切,又从微观细部的歧异之处把握诸译本之间彼此互相激活的动态机制。本文以福柯《词与物》前言中“我们突然间理解的东西”的(三个)汉译本-英译本-法文本为例,通过对五个文本进行微观的歧异解读来激活福柯话语中的五种意义潜势,发掘文本内部经由康德的“内感官”概念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重构。这种句子层面的操作是福柯文本通过“外界思想”对海德格尔“何谓思想”的独具福柯特异性的回答,即“思想”就是“理解”不断向“界限”汇聚的句子运动及其阅读的此时此地性。由此,得以见出宏观哲学与国别哲学研究之不可见者。

关 键 词:汉语语境 西方美学 米歇尔·福柯 思想界限 《词与物》前言 “我们突然间理解的东西” 

分 类 号:B83[哲学宗教—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