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精准脑复苏:现状与展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欣[1] 麦聪[1] 

机构地区:[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急诊科,广州510180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年第1期1-5,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重点专项(SQ2023YFE0103257)。

摘  要:心脏骤停后脑损伤(post-cardiac arrest brain injury,PCABI)是心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急性期存活者遗留长期功能残疾的首要原因[1]。脑复苏是ROSC后脑保护治疗总称,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充分的脑组织氧合,将脑损伤程度降至最低,促进脑功能回归正常状态。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旨在优化脑氧供需平衡的临床试验,但各项研究获得相互矛盾的结论,这一情况表明,脑复苏研究和临床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新型医学监测技术,全面获得氧级联过程中氧对流、弥散及利用等阶段的功能信息,才能建立科学而完整的脑功能修复流程,实现精准脑复苏。本文对现有靶向氧级联神经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对其作用与效果展开讨论,旨在推动目标导向的神经监测理念获得更多医学关注,促进"精准脑复苏"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发展。

关 键 词:脑复苏 存活者 目标导向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临床实践 临床试验 级联过程 

分 类 号:R74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541.7[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