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楠[1] Wang Nan
出 处:《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210-220,共11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19世纪英国政治社会学与社会治理研究”(项目号18BSH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休谟在其《人性论》和《道德原则研究》中,对现代人的自我与社会之关系有极其精妙深入的讨论,也内在蕴含着18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的历史情境。本文尝试聚焦于休谟的同情概念来展开讨论,揭示现代社会充满想象的自爱之人,如何只有通过“虚心”地敞开自我,去体会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与他人同悲同喜、同苦同乐,并由此产生基于普遍人道的道德感,才能超越自爱虚幻的自得自满,构建起更大的共同体和社会秩序,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休谟对同情与道德关系的阐述,是理解构成现代社会基础的人心与道德秩序的重要资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