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鑫 安建雄 Zheng Xin;An Jianxiong(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Diagnosis&Treatment in Anesthesiology,School of Anesthesiology,Shandong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Pain&Sleep Medicine,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35,China;Savaid Medical School,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1408,China;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Pittsburgh 15213,USA)
机构地区:[1]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麻醉学院暨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潍坊261035 [2]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北京101408 [3]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麻醉学系,匹兹堡15213
出 处:《中华麻醉学杂志》2023年第11期1287-1291,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摘 要:1前言失眠是指在合适的睡眠条件下,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等,导致个体对睡眠时长和质量不满足,并引起日间疲劳、情绪改变以及躯体不适等功能损伤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病程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失眠,而慢性失眠是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认知障碍、抑郁症等多系统疾病的高风险因素[1]。来自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均显示,无论在我国或全球范围内,失眠患病率均呈增高趋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全球性蔓延更增加了慢性失眠的发病率[2,3]。慢性失眠发病率高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少,最常见的口服药物简单方便,但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出现药物耐受和依赖;迄今被业内唯一推荐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也只对半数失眠患者有效。慢性失眠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是发病机制不清,本文就失眠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并结合团队先前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提出慢性失眠全神经学说。
关 键 词:慢性失眠 情绪改变 认知行为疗法 多系统疾病 入睡困难 失眠患者 功能损伤 口服药物
分 类 号:R740[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