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 必由之路 浅谈书法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石新民[1]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中国民族》2024年第1期68-69,共2页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在这个进程中,文化认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汉字和由汉字发展而来的中国书法居功至伟。自从有了甲骨文,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后期起,中华先民就开始使用汉字。随后,这种文字被移植到青铜礼器、法器(金文)、石头(石鼓文)上,这时期的汉字被称为大篆。夏、商、周三代,大体上但凡使用这些文字的群体,被后人统称为华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秦地的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以国家的名义号令颁行,自此,汉字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小篆结体优美,线条圆润流畅,由此,汉字开始从实用交流沟通工具向艺术表现层面演进。

关 键 词:秦始皇统一中国 结体 石鼓文 文化认同 沟通工具 青铜礼器 汉字发展 居功至伟 

分 类 号:J29[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