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石新民[1]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中国民族》2024年第1期68-69,共2页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在这个进程中,文化认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汉字和由汉字发展而来的中国书法居功至伟。自从有了甲骨文,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后期起,中华先民就开始使用汉字。随后,这种文字被移植到青铜礼器、法器(金文)、石头(石鼓文)上,这时期的汉字被称为大篆。夏、商、周三代,大体上但凡使用这些文字的群体,被后人统称为华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秦地的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以国家的名义号令颁行,自此,汉字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小篆结体优美,线条圆润流畅,由此,汉字开始从实用交流沟通工具向艺术表现层面演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