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卖硬面饽饽的凄切市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季剑青[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群言》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Popular Tribune

摘  要:硬面饽饽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小吃,盛行于清代至民国年间。“饽饽”是满族对多种面食的统称,它本身就是满语词汇,至今仍为满族人民所袭用。所谓硬面饽饽,是相对于发面饽饽而言,大致来说,做法是用发酵后的面加上鸡蛋、猪油和白糖,和以少量清水,揉成长条形,再切成小块蒸熟,凉透后食用。按照文史学家周绍良先生的说法,“硬面饽饽之所以好吃,主要是因为它采用山东人的戗面法来做戗面的而加改良,增加了揉的遍数,使面更为均匀,并且使用卷子形式”.

关 键 词:切成小块 硬面饽饽 蒸熟 周绍良 山东人 面食 满族 

分 类 号:TS9[轻工技术与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