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珂 Wang Ke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
出 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摘 要:通过分析中国传统佛教的唯识论思想,指出中国文化传统对于知觉认识的独特性,并探讨这种知觉理论对于构建中国认知电影理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基于电影是知觉机器的假设,中国电影可被视为中国人认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从唯识论的角度看,基于中国经验的电影是一种带有目的论色彩的“识器”。作为阿赖耶识“变现”的识器,电影不是在被动地认知事物,而是在积极能动地参与到世界的建构当中。当其指向恒转如流的阿赖耶识时,电影突出强调识器本身的空无性质,擅长构造涅槃无我之境;当其指向恒审思量的末那识时,电影突出强调识器的六识流转,以此构筑有情众生的诸般琉璃世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