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RRD视网膜复位率及血清氨基酸和VEGF变化比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阮静雅 毛景璟 范银波 

机构地区:[1]浙江省金华眼科医院,金华321000

出  处:《浙江创伤外科》2024年第3期470-473,共4页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摘  要: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比较。方法 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RRD患者,共7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SB组38例(38只眼),PPV组38例(38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BCVA、黄斑未复位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的血清中氨基酸,术后12月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低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OCT提示:两组术前均累及黄斑区,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B组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下降幅度小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组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7.89%vs.60.53%)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SB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优于PPV组,PPV在术后1周减低谷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VEGF水平及提高视网膜复位率,相较于SB更具优越性。

关 键 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氨基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除术 

分 类 号:R779.6[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