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鹏程[1] Huang Pengcheng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3期17-28,共12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博学鸿儒’与清初诗歌的演进研究”(批准号:23F ZWB053)成果。
摘 要:抒情与叙事构成明末清初文体观念破立演变的双重内核。首先,抒情是建构文体史观的主轴,将文体演变之“势”归于“情”,彰显不同文体的抒情特质,为推尊新兴文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情事融构的文学纪史导向,促进了以高行卑的“顺向”破体。诗史、词史、曲史等创作实践,既强化了文学纪史的民间立场与共情表达,又刺激了诸体叙事性的扩张,史传文法向诗、词、曲的迁移是其重要表征。最后,叙事文法的雅俗互渗,驱动着自下而上的“逆向”破体。俗文学的兴起和文学话语权的下移催生了以传奇手法为诗、“以小说为古文辞”等文体实践,有力冲击了文体的尊卑秩序,映射出文学世俗化进程中的体用新变。抒情与叙事传统、雅俗文体观念在明清之际的融会,促成了清代诸体繁荣的古典文学“终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