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讽寓”与《诗经》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钢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新华文摘》2024年第6期168-168,共1页

摘  要:罗钢在《清华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张隆溪认为,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讽寓解释”既适用于西方,也适用于中国,因此可以成为跨文化理解的“概念工具”。就像西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对《圣经》雅歌的解释,汉代儒者对《诗经》的评注,也属于这种“讽寓解释”。如儒者认为《关睢》是“美后妃之德”,就是用道德和政治的意涵取代了这首“民歌类情诗”原来的字面意义。近年来《诗经》研究者聚焦于诗歌文本与历史语境关系的考察。

关 键 词:《诗经》研究 张隆溪 诗歌文本 清华大学学报 讽寓 跨文化理解 中世纪基督教 《圣经》 

分 类 号:I20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