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彦 曲红梅[4,5] 韩玉胜 张浩[7] 吴默闻 Zhang Yan;Qu Hongmei;Han Yusheng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2]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中心 [4]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5]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6]南京大学哲学系 [7]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8]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20,共20页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论争与探索”(22FKSB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术定位研究”(20AZX016);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敢于斗争经验研究”(22ZDA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治理思想及其与当代国家治理的契合融通研究”(20CKS028)。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术层面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对于系统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核及其重大原创性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围绕“第二个结合”这一主题专门组织系列文章,形成本组学术笔谈,以期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关 键 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学理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建设实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