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语言本性洞穿散文教学“厚障壁”——以汪曾祺《昆明的雨》备教实践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瑶萍 袁海锋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出  处:《读写月报》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里,散文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部分。通过有限的文本捕捉有效的信息,透视作者寄寓在文本背后的深意,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向。正如索绪尔指出,语言包括能指和所指,即形式与意义。汪曾祺在谈到小说创作时也说过:“语言有四种特性: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和流动性”。

关 键 词:汪曾祺 散文教学 暗示性 形式与意义 语言本性 中学语文教学 流动性 文化性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