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F理论构建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爱莉 李娜 廖阳 祁智 朱丹 张永庆 荣晓珊 陈静 俞海萍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92 [2]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201613 [3]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82 [4]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5]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护理部,上海200120

出  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4年第3期260-263,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基  金: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快速失语症测评工具(QAB)的修订及其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PW2022A-03);2022年度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PWRd2022-16);同济大学护理学院(筹)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领军人才项目(JS2210204)。

摘  要: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指患者卒中后导致优势大脑半球语言功能区受损而引起获得性语言障碍,出现自发讲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等功能不同程度受损[1]。PSA不仅严重影响患者交流,而且由于理解力下降、发音困难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社交孤立,进而引发抑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相关研究表明PSA早期接受言语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言语功能恢复[3],然而,由于国内专业言语康复治疗师配比不足,患者住院期间往往无法接受言语治疗,错失早期康复时机。目前尚无适合指导卒中后失语症早期康复护理的实践指南[4],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于2001年提出的国际通用的描述和测量人体健康的理论性框架,可以为构建康复指南提供参考[5]。本研究基于ICF和汉语失语症ICF核心类目[6],通过循证研究和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院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旨在为开展PSA患者早期言语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 键 词:早期康复护理 发音困难 康复治疗师 大脑半球 言语功能 循证研究 言语治疗 实践指南 

分 类 号:R473.74[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