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超[1] 曲凯音[1] Zhang Chao;Qu Kaiyin
机构地区:[1]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Youth & Children Research and Practice
基 金:云南大学2023年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重大项目--中国乡村大调查(云南)(CRSS);云南师范大学2022年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项目--万溪学社系列活动。
摘 要:责任感教育是新时代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命题,而家庭是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关键主体。使用CFPS追踪调查数据,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出发,采取多种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不同家长教养方式提升青少年责任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我国家长教养方式总体为宽容型、权威型和专断型三类,忽视型教养并非主流;第二,无论何种教养方式,只有通过安全型而不是矛盾型亲子互动才会(正向)影响青少年子女的责任感。因此,亲子之间正向的情感沟通与积极的互动行为是培育青少年责任感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在实践过程中,二者对于责任感培育的影响表现出全面性和持久性倾向。
关 键 词:教养方式 亲子互动 青少年责任感 追踪数据 机制分析
分 类 号:B844.2[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G782[哲学宗教—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