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国家语文统一与满汉族群关系变化  

National Language Unification and Changes in Manchu-Han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湛晓白[1] Zhan Xiaobai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2年第5期72-87,共16页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文化视野下的民国国语运动研究”(17BZS078)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末新政时期,清廷推动建立新的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建设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化塑造国民、培养国家认同。新的学制章程将指向汉语的“国文”和“官话”(国语)设定为基础科目,同时确立了“书同文”和“语同音”的制度目标,由此改变了王朝时代“各语其语”的状态,初步实现了教育领域内的语文统一。这一改革,得到了内地边疆一体化、宪政改革等制度建设的助推,体现了汉语作为主体民族语言的文化优势。与此同时,传统的清朝“国语”一满语、满文仍保留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其时,革命派和立宪派的满汉语言观,也从舆论层面对官方语文建设有所呼应和影响。新“国文”“国语”的强势崛起,说明建设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化乃民族国家时代大势所趋,而新旧“国语”并存,则揭示了这一进程的不彻底性及族群制约因素。

关 键 词:“国语” 语文教育 满文 族群权力 

分 类 号:K252[历史地理—历史学] H109.3[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