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谭好哲[1] 韩筱蓁 Tan Haozhe;Han Xiaozhe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2年第4期111-118,共8页Aesthetic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艺价值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JJD720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在视野、观念、方法和理论形态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变化便是审美论文艺观念在2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审美论的崛起展开了理论视野上的中西关系,与“西人之话语”的译介、借用相关联,更凸显了那个时期特有的“中国之问题”,是“中国之问题”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或文化表征,值得对之作出依据症候的分析解读。审美论的崛起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学术理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时代语境而言,对感性审美的恢复和张扬,对审美价值在人性塑造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的再确认,是以一种感官的丰富性和刺激性而对20世纪80年代人性解放之时代吁求的回应,恢复审美与生命自由、人性解放是内在相通的。在文艺领域,审美论的崛起发端并形成于对中国自身以往文艺理论观点的反思和超越,其中,最主要的是针对文艺本质界说中的两种基本观念,即文艺意识形态论和文艺反映论的理论缺陷和不足。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反映论的综合理论创新将中国文艺理论的观念与范式创新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发展阶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