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反映论

作品数:44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旷新年陈贝谭好哲夏中义金永兵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西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复印报刊资料(美学)》《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反映论艺术观到文艺反映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反映论”发生前史被引量:2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106-115,共10页刘永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生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1-20)阶段性成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一论断。毛泽东之前,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没有明确提出过这一反映论认识论表述。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对...
关键词:认识论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反映论艺术观 文艺反映论 发生学 
新时期审美论文艺观念崛起中的中国问题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2年第4期111-118,共8页谭好哲 韩筱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艺价值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JJD720011)的阶段性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在视野、观念、方法和理论形态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变化便是审美论文艺观念在2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审美论的崛起展开了理论视野上的中西关系,与“西人之话语”的...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 审美论 中国问题 文艺意识形态论 文艺反映论 
新时期审美论文艺观念崛起中的中国问题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74-80,共7页谭好哲 韩筱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艺价值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JJD720011)的阶段性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在视野、观念、方法和理论形态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变化便是审美论文艺观念在2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审美论的崛起展开了理论视野上的中西关系,与“西人之话语”的...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 审美论 中国问题 文艺意识形态论 文艺反映论 
重新认识林兴宅
《厦大中文学报》2021年第1期61-80,共20页邹振东 
对于中国百年文学批评史,林兴宅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但对林兴宅的理解却有着重重误读,最突出的表现在文艺界关注他的方法,却忽略了他的问题,并低估了他的答案。其根源在于有两个林兴宅,一个是以文艺系统论突破机械反映论重围的先行者,...
关键词:林兴宅 文艺反映论 文艺系统论 文艺象征论 文学本质 
审美反映与艺术揭示——钱中文与叶秀山“文艺反映论”之比较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36-43,共8页牟方磊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18ZDA278)。
钱中文和叶秀山的“文艺反映论”都是对传统文艺反映论的创新性发展,但二者差异颇大。就“反映者”而言,前者强调创作主体,后者推崇艺术家。在反映者定位和反映者能力的阐述上二者差异明显:前者将反映者定位为“主体”,后者将反映者定...
关键词:钱中文 叶秀山 文艺反映论 反映者 反映内容 反映方式 
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三维结构被引量:7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80-89,159,共11页金永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键词及当代意义研究”(18ZDA275)阶段性成果。
在长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讨论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一种三维结构: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它们在理论史上虽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理论旨趣也各有胜场和侧重,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互相阐释、互为基础的辩证关...
关键词:文艺反映论 艺术生产论 审美实践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论卢卡奇《审美特性》的文艺反映论思想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年第2期377-392,632,共17页郭芳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22)阶段性成果
《审美特性》是卢卡奇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他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反映论思想。首先,卢卡奇在对"外化及其向主观的回复"的重新阐释中,从哲学层面强调了审美反映主客观统一的特质以及艺术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联。其...
关键词:卢卡奇 《审美特性》 文艺反映论 人道主义 
爱国主题音乐作品的比较研究——以《在太行山上》及《国家》为例
《当代音乐》2019年第8期89-90,共2页张丹 孙婕 
以爱国为主题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众多,但在各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特征.笔者将以两个不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作品为例,并从马克思文艺反映论的视角出发,对作品创作中题材、风格、歌词及节奏这四种元素进行比较,以此简要分析艺术创作中...
关键词:爱国 时代背景 音乐作品 文艺反映论 
反映论与“1985”方法论年——以黄海澄、林兴宅、刘再复为人物表被引量:13
《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3期142-150,共9页夏中义 
"1985"年是80年代文论这出学术史剧的第一高潮,是"思想解放"运动唤醒的文论之春。黄海澄、林兴宅、刘再复等代表性人物护卫文学在学术论域的尊严,正本清源,从"系统论"对"反映论"的规避开始,理顺"方法—对象"的互契关系,打破独断的方法论...
关键词:文艺反映论 “去反映论” 系统论 主体论 
列宁文艺反映论与建国后我国文论的历史缘分被引量:3
《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17-22,181,共7页丁国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史"(项目编号:12&ZD111)的阶段性成果
反映论对促成我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17年的文学观主要是反映论和认识论的文学观;新时期之后,伴随对"工具论"、"文艺为政治服务"等的反拨,文学反映论遭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与冲击,一些新的富有创见性的理论主张也...
关键词:列宁 反映论 中国文论 缘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