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达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1期6-7,共2页PHILOSOPHY DIGEST
摘 要:在儒家学说中,“水”常用来比喻人性,是常见的一个喻体。先秦时期孟子曾以“水之就下”比喻“人之性善”。至宋明时期,其使用更为频繁。不同学说“水喻”的用法和意义各有不同,这不仅反映了学术主张的差异,其中更隐藏着思想的演变历史。通过考察“水冰”之喻的演变过程,分析其背后气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内在逻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儒家学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