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泽一方
机构地区:[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出 处:《文学教育》2022年第21期30-32,共3页Literature Education
摘 要:儒家文化向来注重人文关怀,以孔子之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将人文精神作为其本质,将“仁”作为人伦道德规范的标准,致力于发扬人性,拥护人权,密切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孟子作为儒家亚圣,继承和发扬孔子之学,并进行吸收和发展,将孔子的君权之上发展为民本主义,其民本思想同样是体现了儒家人文精神之内核,孟子也是战国时代杰出的民本主义者。民本即《尚书》所言的“民为邦本”,其中蕴含了上古时代先贤圣王们在政治治理中的人文关切,孟子将其进一步阐发为自己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般说来,孟子仁政论的思想基础就是“人性本善”,也就是“人之异于禽兽”的部分,仁义礼智皆出自于人心。在孟子看来,人天生就有为善的潜力和能力,那么统治者就应该保存和修养自己的仁、义、礼、智四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用道德教化人民,发明自己的本性,而这样的仁政正是合乎“民意”的,王道因此才会更长久。这正像孟子所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