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媛 Liang Yuan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1期210-225,共16页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9JZD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一般文学文本的主要语言形式是文字,但在以幼儿为主要目标读者的图画书中,图画凭借其不断发展的叙事能力逐渐成为与文字平分秋色的特殊语言。回溯中国幼儿文学发展早期,也曾萌发出将图画视为一种特殊语言的观念。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幼儿文学学科化进程,仅将文字视为合法语言,中断了图画语言观念的发展进程。在学科言说中形成的“重文斥图”的“真理语言体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图画叙事能力和图画书文体形式的发展。究其实质,“真理语言体制”将“语言”完全等同于文字的思路,包含着成人离身认知而导致的唯我倾向和对幼儿的片面认识。还隐含着在现代童年观“二分法”和“线性发展模式”影响下,认为文字是理性、完全、主要符号形态,图画则是低级、待发展、次要符号形态的偏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图画书文体理念影响的逐步深入,图画语言观念渐次在中国幼儿文学中回归,幼儿权力也即将迎来一次高涨的机会。
分 类 号:G61[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