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达成 Fang Dache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2023年第3期104-108,共5页PLASTIC ART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中意古典美术的当代艺术转换与文化遗产材料保护研究”(编号:202006360005)成果;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艺术技术学’学科建设研究——以法海寺‘情景体验式教室’为例”(编号:19XNL012)成果。
摘 要:当代艺术作品《被包裹的凯旋门》以对巴黎著名建筑凯旋门的整体包裹,重塑了它与周围空间的整体关联,通过对巨大场域的整体把握,为观众营造了心理上与视觉上的巨大能量场。通过对这件作品的“场域”观从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下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概念在当代艺术的实施与展示中的核心价值。不难发现,在西方美术的发展中,作品与其所处空间的关联始终在发展中递增。尤其在当代艺术中,同一个空间中的作品与作品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被纳入了一个完整的场域,这已经成为了西方当代艺术思维的基本立场。事实上,中国古典的美学观念就以“境”来表达一种物与物外空间的场域感,中国当代美术的创作与展示中,对场域的整体认识仍有待深入,对“场域”观念的研究与实践,将为中国传统美学观的当代转换提供通路,也必将为中国美术的当代化演进在创作观念、作品形态与展示格局的多元化拓展上释放出更广阔的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5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