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号”与“治乱”:董仲舒教化思想的意图展现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menclature and Governance:The Intentions Behind Dong Zhongshu’s Ideas of Moral Educ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承[1] Zhu Cheng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062

出  处:《船山学刊》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Chuanshan Journal

基  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项目“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研究”(21GZGX20)。

摘  要:董仲舒将“名号”作为推行教化、达成良治的观念前提。具有天意权威性的“名号”由自然世界之摹状转化为意义世界之建构,包含丰富的政治与伦理意蕴。“名号”不仅具有“制名指实”的作用,更加具有理想秩序的建构性功能。“君王”对于治理秩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君王”名号在描述其地位之所指的同时,更是规范了其职责之所在。作为君王治理和引导的对象,民众之性虽有“善”之潜能,但并没有形成“善”之现实。通过对“民”“性”“善”的“正名”,董仲舒论证了君主推行教化的必要性和以伦常纲纪为教化内容的合理性,展现了他通过“深察名号”来解决“治乱问题”的政治意图。董仲舒将“名号”与“治乱”关联起来,有利于儒家德礼教化的推行,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观念先行”的趋向。

关 键 词:董仲舒 名号 治乱 教化 

分 类 号:B234.5[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