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 处:《艺术市场》2024年第6期74-75,共2页Art Market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出现了明显转向,即注重精神性、公共性与体验性。本文聚焦后现代主义神学背景下公共艺术中的精神体验性作品,以卡迪夫的《四十部赞歌》、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家在现场》以及莱布运用自然材料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为例,分析精神性公共艺术在传达超越性、治愈人类的精神危机、介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如何调动观众的主观感受,以唤起个体的精神体验,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将古老的宗教艺术主题注入当代人的感悟等维度,分析、归纳艺术家们的创作策略。在现代科技文明的影响下,公共艺术通过唤起个体经验和激活内在体验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潜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2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