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春红[1,2] Lu Chunho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6期15-29,共15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世纪西方思想中三条思路的交汇与美学的逻辑建构问题研究”(批准号:21BZX025)成果。
摘 要:回顾近代思想中的情动理论,霍布斯将其与主体的欲求能力相关联,这对此后该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18世纪的思想境域后,情动理论在对意志的普遍性探索中经历了从合法则性到合道德性的转向,并通过意志之主观原则指向先天意义上的“情动”概念。当这一概念的内涵以“敬重”的方式呈现时,内含的理性视角使其在指向动机的现实诉求中消弭了自身的感性本色。由此,康德解说“兴趣”概念的思路转化显示出关键意义。通过剥离兴趣与其对象的关联,理智的兴趣得以彰显其在自由层面的积极意义,即在与诸对象的关联中推进诸能力的自由协调。正是经由这一思路转化,审美判断中的情动不仅凭借“精神情感”呈现出自身的感性本色,而且以“威力”的方式彰显了无形式背后的情动意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2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