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妮 班建武[2] ZENG Ni;BAN Jianwu
机构地区:[1]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2]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6期14-20,共7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经验和深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VAA22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当前,学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存在“概念化”的实践取向。其具体表现为:重概念习得轻观念养成,重概念对标轻内涵揭示,这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性质的总体性缺失和教育效果的浅表化。究其原因,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基点锚定为原子化的概念学习而非具有内在总体性联系的整体范畴。从范畴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锚定在“社会主义”和“核心”两个实践基点之上,前者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同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后者则突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国国情。为此,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般价值要求与中国特色价值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阶段现实性与终极理想性的统一。
关 键 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实践基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