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运动强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窦妍妍 贾梦冉 

机构地区:[1]山东省聊城大学

出  处:《健与美》2024年第7期82-84,共3页Fitness & Beauty

摘  要:在中国体育健康教育模式下,提出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三大关键点之一的“运动负荷”,要求在每一节体育课上进行运动的所有同学平均心率在140-160bpm(次/分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然而,有些学者和体育教师对该强度存在疑问:认为140~160bpm强度过高,不利于身心健康,超出160bpm甚至危害生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体育领域学者以及健康机构对于运动强度等级的划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而界定了140~160bpm所属运动强度,阐明了平均心率140~160bpm对青少年健康的有益影响,中国健康体育教学模式所采用的“运动强度”标准,在理论上与现实上都有了充足的基础,并且在实践上,这种“运动强度”标准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所产生的成效也十分明显。以此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 键 词: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运动强度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