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锐 Wang Rui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3年第12期133-145,共13页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明等级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影响与批判研究”(项目编号:20CZS04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已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底色。从文字生涯伊始,他就强调道德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从充分实现道德的普遍影响的角度来理解现代民主政治。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除了要保证民众的独立和自主,还具有道德共同体的特征,而后者能否实现,也关乎前者是否名副其实。随着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进一步反思,以及受到一战期间中国知识界探索“新文明”的影响,李大钊也开始探索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与文明形态。不过即便如此,他依然重视道德的重要性,所以他一度颇为青睐托尔斯泰的学说。十月革命爆发之后,李大钊相信俄国新的政治与经济组织形式及其背后的政治理想极有助于践行道德感,他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相信其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道德优越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