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龚建平 马源 Gong Jianping;Ma Yuan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2]瑞士伯尔尼大学
出 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儒家道德认识论既涉及对儒家思想系统中常见的“知”的内涵的理解,也包括主体对自身及他人道德活动之过程、后果及规范的反省与认识,并贯穿于个人道德活动的始末。儒家道德认识论通过“听言”“观行”“观德”等实践行动得以表征,在根本上关联着人类道德行为的层次性与成长性。生命活动的现实展开,促进实践理性的现实发展等因素,使得儒家道德认识的存续具有必要性,而基于人类普遍共性所导向的可沟通性,人类言行所具有的可认知性,以及儒家所强调的修身实践功夫使儒家道德认识论成为可能。儒家道德认识论生成的现实契机,起于人真切的道德情感,展开为道德知识向道德智慧的转化过程,完成于良知的幡然明觉。在经济与法律地位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对传统儒家道德认识问题的反思有积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