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孜孜 金海英[1] Wang Zizi;Jin Haiying
机构地区:[1]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延吉133002
出 处:《基础教育研究》2024年第8期1-5,共5页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乡村儿童教育支持路径研究”(ZD22112)。
摘 要:道德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道德的发展无疑是必要的,但道德知识化思想下的道德教育多局限于课堂,儿童德育面临“只知不行”的僵化局面,亟须实践的活水。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实践便是游戏。文章基于约翰·赫伊津哈关于“儿童游戏天性”及“游戏精神”的论述,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道德可能性实现的天然通道,并论述游戏精神与道德实质的耦合,即游戏精神的“自由”“自主”与“不涉功利”也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层次的道德实质,从而进一步探寻道德与游戏的协调统一。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