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刚[1] 高岱佺[1] 王媛[1] 孙慧芹 张运周[1]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100053 [2]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年第7期1000-1003,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基 金:科技部科技创新项目(2030+2021ZD0204300)。
摘 要:目的:评估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昏迷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收集了自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CPR后昏迷患者,所有患者在CPR后48—72h内接受床旁EEG监测。本研究将EEG结果分为6种模式:慢波增多模式(有反应性或无反应性),三相波,爆发抑制模式(癫痫样放电或非癫痫样放电),α/β/θ/δ/纺锤波昏迷,癫痫样放电(局灶性或广泛性)和全面抑制模式。预后随访采用6个月内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ies,CPC),结果分为良好(CPC 1—2)或不良(CPC 3—5)。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例患者,其中女性29例,男性25例,预后良好20例,占37.04%。EEG分级预测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 0.675—0.921,P<0.01),其中慢波增多与良好结局相关(P<0.05);爆发抑制(有癫痫样活动),癫痫样放电(局灶性和广泛性)、全面抑制模式与不良结局相关。结论:EEG分级能够客观反映CPR后昏迷患者的脑损伤严重程度并且可能有助于临床早期预测这类重症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分 类 号:R741.0[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