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炼红[1] Zhang Lianhong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4期12-20,共9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摘 要:反复阅读丁玲写于1955年底、改于1956年初的《杜秀兰》手稿1,越读进去就越能听见她的心跳和呼吸。眼前这份看起来简单到透明的平常文本,倘若凝神敛气,层层深究其来处,则更像在特定政治时势、社会情境和身心困局中被过度决定的“激情写作”。但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这篇未完成的小说稿中,丁玲如何呈现农村社会发生新变时的初始状态及其展开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24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