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炼红

作品数:22被引量: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戏改戏曲改革新中国戏曲改编城市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艺术评论》《百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上海戏剧》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退后一步’与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圆桌讨论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4-17,共14页朱羽 王鸿生 贺照田 王光东 毛尖 张炼红 李雪梅 蔡翔 
蔡翔老师《1980年代:小说六记》^(1)于2024年夏出版,其接续并发展了《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2)中的相关思考,尤其是提出了“退后一步”这一极具方法论意味的观点。此书广泛涉及“1980年代”从哪些核...
关键词:文学研究界 上海大学 蔡翔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圆桌讨论 前三十年 学术研讨会 相关思考 
《杜秀兰》手稿细读两例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4期12-20,共9页张炼红 
反复阅读丁玲写于1955年底、改于1956年初的《杜秀兰》手稿1,越读进去就越能听见她的心跳和呼吸。眼前这份看起来简单到透明的平常文本,倘若凝神敛气,层层深究其来处,则更像在特定政治时势、社会情境和身心困局中被过度决定的“激情写...
关键词:丁玲 激情写作 社会情境 初始状态 新变 手稿 反复阅读 
“李云雷小说研讨会”纪要
《百家评论》2020年第2期51-61,共11页徐锦江 王光东 甫跃辉 曹晓华 孙韵涵 项静 黄德海 王小平 马晓萌 刘轶 周展安 黄平 李云雷 贾艳艳 张炼红 袁红涛 刘春 倪文尖 
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下午13:30-16:45地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929会议室:各位老师好,感谢到场的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在这里召开青年作家"李云雷小说研讨会",李云雷在当代青年作家里面是非常独特的,...
关键词:上海社会科学院 青年作家 云雷 文学研究所 批评家 当代青年 研讨会 会议室 
淬炼经典:越剧“黄金时代”与新中国戏改实践
《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第5期13-15,共3页张炼红 
旧戏之改造,就是要用新意识形态来引入改造大众的审美趣味,规范对历史和现实的想象方式,从而塑造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民众主体。但这种改造也必须考虑到大众接受程度与实际教育效果,从中也多少能看出戏改限度之所在。
关键词:黄金时代 中国戏 实践 越剧 新意识形态 审美趣味 教育效果 接受程度 
婚姻自由、移风易俗与“细腻革命”——罗汉钱故事的启示之一被引量:2
《上海文化》2016年第6期86-95,127,共10页张炼红 
罗汉钱常用作爱情信物,作者试图打开这个以新旧罗汉钱串起两代人命运的通俗故事,即从1950年赵树理为宣传婚姻法创作的评书体小说《登记》,到地方戏中移植较早、影响较大的沪剧《罗汉钱》,再到全国公映、深入人心的同名戏曲片,梳理和探...
关键词:婚姻自由 生活世界 移风易俗 激进政治 “细腻革命” 
“禁戏”问题与新中国戏改运动初期的政策实践被引量:1
《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181-191,共11页张炼红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是一场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的具体实践,本文考察的"禁戏"问题及其针对各地滥禁现象的政策实践,则是戏改运动初期的重要推进环节之一。由于禁戏政策本身的局限、传达不力带来的误解和偏差、戏改干部的缺乏以及...
关键词: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 禁戏 政策实践 
旧戏改造之得失 以川剧《谭记儿》和京剧《锁麟囊》为例被引量:2
《上海戏剧》2013年第9期30-33,共4页张炼红 
1951年春,童芷苓从上海飞回了北京。戏改委来人邀她留京,辞意恳切。她此时只道自己依然鼎盛,立足上海,红遍南北,岂不更好?于是邀请化为耳边风,只管与家人聚玩。父亲却正言提醒她,要多看看北京我们这一行最近的变化。她这才留意...
关键词:《锁麟囊》 得失 改造 京剧 川剧 1951年 北京 童芷苓 
罪与罚:《四郎探母》、《三关排宴》的“政治”和“伦理”被引量:5
《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第5期83-96,共14页张炼红 
京剧《四郎探母》以其盛名和争议成为新中国戏改运动的风向标,由此引发的持续讨论也呈现出特定时代的文化政治与情感结构。不同于《四郎探母》中用"人情味"模糊政治性,赵树理参与改编的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直接将母子情带入"大义灭亲"...
关键词:《四郎探母》 《三关排宴》 政治 伦理 正义 
“戏”说革命: “反历史主义”戏改倾向及其文艺阐释系统再考察被引量:7
《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174-182,共9页张炼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大众文艺改造运动专题研究"(结项证书号:20100807)的阶段性成果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对于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变革政治文化体制、建构人民主体形象等具有标志性和寓言式的历史蕴涵。在有关"反历史主义"的戏改倾向及其大讨论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本身所含的诸多要求之间彼此牵掣而产生的种种张力与制约...
关键词: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 国家政治意识形态 文艺阐释系统 
“幽魂”与“革命”:从“李慧娘”鬼戏改编看新中国戏改实践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5期3-24,共22页张炼红 
本文为《"幽魂"与"革命"》上篇,侧重考察经典鬼戏"李慧娘"的渊源流变,通过对《红梅记》传奇、秦腔改本《游西湖》、新编昆剧《李慧娘》的个案分析,梳理鬼戏改编及其论争,以此呈现新中国戏改实践所要彰显的民众主体意识和社会政治能量,...
关键词:大众文艺改造 戏曲改革 鬼戏 李慧娘 文艺论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