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中主体性问题刍议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愿富[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出  处:《学周刊》2024年第27期1-3,共3页Learning Weekly

基  金:河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世界现代史》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HDXJJG2023-12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部分研究者或教师因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出现弱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教学观念中非此即彼的二元线性思维所致,而且也与教师教学能力有限和过于强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有关。研究性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更不是排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应树立师生“双主体”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研究性教学的综合素质,构建以教学育人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 键 词:研究性教学 主体性 线性思维 评价体系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