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轶峰[1] Zhao Yifeng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158-165,共8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将柯林武德关于欧洲古典本质主义观念的论说和刘家和关于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关系论说结合,可以形成“柯林武德—刘家和命题”:西方古典时代倾向于通过恒定本质理解包括历史在内的一切事物,哲学思维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中国古人通过流变体认常道,历史思维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二者之间有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两种认知路径的差别。基于此一命题,可以察见历史哲学兴起是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结合的结果,古典本质主义是现代历史怀疑主义的远因,关于历史学发生所谓“语言学转向”的言论反映了已经蜕化了的逻辑理性试图吞噬历史理性。在此认识基础上审视当下史学思潮,当确认经验事实的实在性,确认历史并不依赖“书写”而存在,承认经验事实居于历史学对象的核心。进而看到,历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认知以往的经验,也在于拓展理性的空间。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是两种不同的、互补的、相需的思维路径。
关 键 词:柯林武德—刘家和命题 逻辑理性 历史理性 历史认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4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