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京翠[1] LIU Jing-cui
出 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20期15-18,共4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校园欺凌的情感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1YJC880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学生“问题行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面对的难题。以往教师在应对学生“问题行为”时更多将着眼点置于“事”,由于关注“事”的思维逻辑缺失学生立场,以简单粗暴的管理代替“以人为本”的教育,阻碍了教师探寻学生“问题行为”的内在意义,以致学生“问题行为”出现滚雪球效应。基于人学立场,从关注“事”转向关注“人”成为教师实践的必然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理解学生“问题行为”之学生立场作为基础,将研究学生“问题行为”之本质作为关键,将机智解决学生“问题行为”放在具体情境中作为根本着力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