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游长冬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 处:《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第15期49-52,86,共5页Art Education Research
摘 要:德国学者韦尔施援引维特根斯坦的后期理论建构起生活超美学。他考察“审美”概念内部的复杂结构,不仅探讨日常生活审美化不同形式之间的关系,而且基于康德、尼采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共识,追认了审美作为一种存在模式决定着思想的基本特征,从而在认识论的审美化进程中将自己推到了知识和真理的核心地带。在韦尔施的论证下,真理和伦理都因其自身的审美内涵而将历史权限归还美学,使美学成为一个自治的非基础主义的基础学科。韦尔施认为美学的标准依然存在,但语焉不详,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动态规则观中找到答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