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文学院 [2]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59-67,共9页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基 金: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编号:20ZD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数字化乃是当代的基本议题之一。既关乎尖端与前沿科技,又广泛触及社会大众领域,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伴随着数字社会或生态的来临,信息的媒介形态与属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图像,作为数字化浪潮中主要与主导的媒介手段,以其去实体化、多维度以及跨越时空局限等新特性,从根本上改造并重塑了大众日常生活的习俗与行为惯例。一种数字机制,迫使人们进入虚拟世界,通过图像的数字化生产、传播与接受实现商品获益的新型资本运作方式,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与数字图像共同生长、互为连理。这种机制可使用“灵韵生产”加以概括,即将本雅明语境中内含历史意蕴与神圣意味的“灵韵”嵌入到数字生产结构中,使得浏览量与热搜榜等成为竞相追逐的目标,而且不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偶像与网络明星。由此,灵韵生产与数字图像之间紧密又深刻的辩证关系,也就成为透析数字技术乃至数字生态与其文化结构重要的切入点以及可行的理论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