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赖锡三 LAI Xisan
出 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对于《老子》而言,天地之道(天之道),有其维持不断运转的力量原理,是透过“两行且调中”的互补互救,成就活动之道的均衡而生生。《老子》要我们保持“宠辱若惊”的两端警觉,也就是不偏执在“近名”和“近刑”的任一极端状态。宠辱若惊,也暗示了一种不住两边的中道调节修养观。《老子》用了九个比拟之辞来形容有道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人格特质与行事风貌。二十章中,“我”与“众人”的对比描述,非常形象地显示出《老子》中的真人特质与俗众品味的“差异性”。对《老子》而言,真正最为“天下贵”的珍贵智慧,乃是不住两边的“两行调中”之修养:“既不可”得而亲,“也不可”得而疏;“既不可”得而利,“也不可”得而害;“既不可”得而贵,“也不可”得而贱。这种“两端不住”的否定辩证,不只是消极地不住执于两边,它更要积极地以“调中”来促成两边对话与两行转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