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07-113,共7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儒家早期孝道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FZWB045)。
摘 要:中国早期的家庭形态经历了多次重大演变,殷商时期为宗族之家,两周之际宗族之家与个体家庭叠合,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家庭取得独立。《诗经》对两周五百年间的宗族与宗法制度进行了大量的记载,尤其是对祖先、宗子与父母等宗族成员的书写体现了强烈的宗族意识。这些书写对象与实体性的家的发展相一致,印证了早期家庭形态的演变过程。总体而言,西周时期的《雅》《颂》通过宗庙祭祀表达嗣行祖先之事、敦亲睦族之情,祭祖、敬宗与宗族命运紧密关联,体现了宗族之家视域下宗族共同体意识。两周之际的《雅》诗兼重宗子与父母兄弟,反映了宗族之家与个体家庭绾合下宗族伦理与家庭伦理并举的状况。春秋时期的《风》诗多载父母兄弟等骨血至亲,是个体家庭独立后重视父母、兄弟之伦而宗族意识淡薄的表现。这些诗篇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宗族成员之间的宗族情谊与宗族意识、宗族观念。探究不同家庭形态视域下《诗经》宗族意识的演化历程,有利于揭橥诗篇的礼乐意义、文学内涵及其思想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