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凌云[1] 曹一博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

出  处:《中国林业教育》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基  金:北京林业大学202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科学研究法与实训课程高效教学体系构建与评价”,项目编号BJFU2021JY004。

摘  要: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涉及植物生理与病理、土壤、生态等多学科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目前是经济林本科专业和林学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未与教学对象各自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特色紧密结合,未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差异,缺乏个性化教学环节。二是实践教学仍以栽培环节为重点,对产学研融合重视不够,未密切跟踪产业发展的需求,缺乏对前沿技术的引入以及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三是实践教学内容侧重于栽培技术,主要针对特定区域的树种和栽培模式,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实践时长较短,集中安排在冬季休眠期,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呼应。四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对合作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认识不足等问题,未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共建实践基地的模式和运行机制。五是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经济林产业缺乏全面认知,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和选课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了基于学生兴趣和不同专业各自特色的“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哲学思考融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念。二是结合经济林专业以及林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各自特色,开展内容各有侧重的差异化实践教学。三是根据经济林的特性以及面向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有所不同的情况,设置包括基础性实践模块和拓展性实践模块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块,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四是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已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经

关 键 词:新农科建设 经济林栽培学 实践教学 专业特色 差异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 考核 基地建设 协同育人 

分 类 号:S727.3-4[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G642[农业科学—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