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东滨州256603
出 处:《大医生》2024年第18期30-36,共7页Doctor
摘 要:目的分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5(USP5)在不同肿瘤中的致癌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2(GEPIA2)分析USP5 mRNA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USP5与不同癌症患者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利用GEPIA2数据库分析USP5表达与不同癌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USP5基因变异情况。利用UCLCAN数据库分析USP5磷酸化水平。利用TIMER2数据库分析USP5表达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利用STRING、GEPIA2、注释、可视化及综合发现(DAVID)数据库构建USP5相关基因的富集图。结果USP5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而在急性髓性白血病(LAML)中表达显著降低;USP5蛋白在乳腺癌(BRCA)、结肠腺癌(COAD)、胶质母细胞瘤(GBM)、肺腺癌(LUAD)及胰腺癌(PAAD)中表达明显偏低;USP5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肺鳞癌(LUSC)及卵巢癌(OV)中表达明显偏高;USP5表达与BRCA、KIRC、肝细胞癌(LIHC)、LUAD、OV及PAAD的病理分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均P<0.05)。USP5的高表达与LAML、LUAD、皮肤黑色素瘤(SKCM)及葡萄膜黑色素瘤(UVM)的总体生存率(OS)呈正相关(均P<0.05)。子宫内膜癌(UCEC)中USP5的改变频率最高,主要改变类型为突变;子宫癌肉瘤(UCS)中USP5改变频率次高,主要类型为“扩增”。进一步分析USP5的额外突变和位置,未获得主导性的遗传改变,遗传改变的位置较少。USP5在COAD、GBM等肿瘤中显著的去磷酸化。宫颈鳞状细胞癌(CES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HPV阴性HNSC的CAFs与USP5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核部分”“核腔”“剪接体”“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可能参与USP5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结论USP5表达水平与生存预后、基因突变、免疫浸润及与USP5相关基因富集之间有相关性,有助于从多个方面了解USP5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