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熊鹰 Xiong Yi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24年第5期59-67,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清华大学基础文科发展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野草》中的“梦”常以“我梦见”开头,常表述为“我看见”,这种受主体控制的梦是这一时期鲁迅有关梦的写作中出现的新特点。这一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与鲁迅同一时期翻译的《小约翰》有关。与弗洛伊德不同,《小约翰》的作者葛覃的“清醒梦”理论将梦理解成实在的个人经验,而不仅仅是无意识。这种新理解促使遭遇到个人与社会理想挫折的鲁迅重新思考梦的意义,并重拾不能全忘的“梦”,促生了1926年前后的回忆性写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