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形式的建构:意象和对仗的历史发展(上)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绍振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2]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出  处:《语文建设》2024年第17期47-50,共4页

摘  要: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不仅是方法上的“怎么教”,更重要的是“教什么”。当前教学改革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是因为教学方法更新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改进,但二者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自觉的,有某种“理论”前提,是系统推进的,而教学内容却是自发的,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因而,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上,教学方法占据主导方面。殊不知,方法的更新必然对教师的水平构成挑战。当前,教师在文本解读上亟须解决知识更新、水平提高的问题。知识乃是历史实践的积淀,不管从学术研究还是从教学实践来看,系统的、历史的知识的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以一个成熟的“点”作为逻辑起点。本文以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作为近体诗的细胞形态,揭示其在历史的继承和突破中螺旋式上升的线索。

关 键 词:近体诗 意象 对仗 流水对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