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学术与信仰的桥梁——《观心自在:香港观音诞与观音信仰探源》评介  

ABridge between Scholarship and Faith--Book Review on"Mind Contemplation at Ease:The Birth of Guanyin Faith in Hong Kong and the Celebration of Guanyin's Birthda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威[1] Huang Wei

机构地区:[1]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法音》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敦煌文献汉文写本物质形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BZW075。

摘  要:观音信仰自公元2世纪左右在北印度形成后逐渐传播于亚洲其他地区,使观世音菩萨成为佛教中最广为人知的形象之一。在中国,自竺法护将梵文《正法华经·光世音普门品》译为中文后,观音形象在中国得以流行,并逐渐演变出很多具有本土与地方特色的信仰与习俗。关于观音在中国的流行与演变,海内外已有很多的研究。

关 键 词:观音信仰 观世音菩萨 正法华经 竺法护 光世音 观音形象 普门品 观心 

分 类 号:B948[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