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筠 JIANG Yun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出 处:《上海翻译(中英文)》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吴宓因主导《学衡》的西方经典翻译活动,且有意识地进行翻译理论思考,而有其独特地位。他立足个人翻译实践,在对“五四”时期翻译现状进行反思后,审慎吸收中西翻译传统资源,如佛经汉译传统、严复的“信达雅”、约翰·德莱顿等西方翻译家的思想主张与实践经验,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翻译思想。本文对其译论的探析主要聚焦如下五个议题:(不)可译论、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翻译的伦理要求、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着重关注吴宓对中西翻译传统资源的选择、借鉴与融合。通过解读吴宓译论的内涵,挖掘其思想价值,充实现有的中国传统译论研究,也为当下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参考与启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