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译论

作品数:273被引量:1263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柏然赵巍张思洁王宏印蒋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借杯浇臆”与“不见西墙”:闵福德“知音”译论的形成、内涵与阐释逻辑
《中国翻译》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陈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北美和大洋洲传播史项目(项目编号:20&ZD330)。
英国知名翻译家闵福德对中国传统译论情有独钟。他借用“知音”“信”“达”“雅”“化”等中国传统概念,建构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翻译话语体系,可概括为“知音”译论或译者“知音”论。本文历时梳理了闵氏“知音”译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
关键词:闵福德 “信达雅化” “知音” 中国传统译论 译者研究 
会通中西译论的一次尝试——探析吴宓的翻译思想
《上海翻译(中英文)》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姜筠 
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吴宓因主导《学衡》的西方经典翻译活动,且有意识地进行翻译理论思考,而有其独特地位。他立足个人翻译实践,在对“五四”时期翻译现状进行反思后,审慎吸收中西翻译传统资源,如佛经汉译传统、严复的“信达雅”、约...
关键词:吴宓 翻译思想 传统译论 会通中西 
文学翻译中的形与神——概念探赜与现代阐释
《中国翻译》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王若菡 
“形”与“神”是我国文学翻译领域中探讨的重要话题,而目前学界对“形”与“神”的研究还存有诸多争议,主要在于“形”与“神”的界定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形”与“神”在历史上的认知,辨析并提炼“形”与“神”的本质特征,进...
关键词:形与神 文学翻译 概念界定 中国传统译论 
中国传统译学标准下唐诗“意象”英译分析
《海外英语》2024年第6期50-53,共4页宋彬彬 
“意象”从来都是中国人分析诗词常用的词语,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意象”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最初,英文的image和汉语的“意象”被画等号,这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混淆,也造成了西方学者与读者的不解与疑惑。后来有学...
关键词:唐诗 英译 意象 中国传统译论 
从中国传统译论看翻译美学的形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8期7-10,共4页顾盼盼 祁文慧 
2024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译学传承与发展:探寻中国传统译论发展之路”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历时研究以及中国翻译理论与西方译论的共时对比研究,发现翻译美学作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回顾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翻译美学的形成经历了“文译”“雅训”“达旨”和“美”...
关键词:中国传统译论 翻译美学 发展阶段 
美学取向:翻译研究中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被引量:2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4年第1期111-117,145,150,共9页范梓锐 于海玲 
不管从中国还是从西方的传统翻译理论观察,翻译研究都与美学尤其是语言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学取向贯穿翻译研究的始终,对现当代翻译理论的产生和衍变也具有很好的解释力。文学翻译要想带给读者审美享受,必须有语言美学技巧的介入...
关键词:传统译论 美学取向 机器翻译 
传统译论关键概念范畴的“美学回归”被引量:3
《上海翻译》2024年第1期1-7,F0003,共8页刘军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复合间性视域下的中国近代间接翻译研究”(编号:19BYY118)。
传统译论的创造性转化是新时期翻译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本文认为,传统译论的关键概念范畴深受中国美学原则的影响,有必要深入探究其生成性及其形成关联性的美学内在法则。本文尝试提出“美学回归”的概念来再造传统译论,即强化美学视域...
关键词:美学回归 译论 概念范畴 转化 
本期聚焦
《中国翻译》2023年第6期1-1,共1页
本期“理论研究”栏目《中国传统译论两大关系之审美取向及其哲学基础》认为,真正使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审美倾向同传统哲学连接的,是中国传统译者对自己在翻译实践中所处的人-人关系及人-文本关系的认识,当下的中国翻译理论建构若要连接...
关键词:中国传统译论 翻译理论建构 审美倾向 翻译实践 可行路径 文本关系 超越传统 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译论两大关系之审美取向及其哲学基础
《中国翻译》2023年第6期5-13,191,共10页冯丽霞 蓝红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翻译思想发生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BYY11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译论为何呈现与西方传统译论截然不同的走向,根本答案不能不追溯至中国传统哲学。但常见的是从理论至理论的探究路径,结果常有失翻译的针对性。传统译论根本上产生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自身遭遇的“人-人关系”及“人-文本关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译论 关系 审美取向 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译论的命题类型
《民族翻译》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戚伟燕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翻译思想发生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23BYY119);第十一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基于‘续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ZGWYJYJJ11A130);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项目“基于OBE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以《基础笔译》课程为例”(2022ZXKC23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译论是中国翻译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译论的阐释和传承。文章探讨中国传统译论的命题类型,探寻不同时期译论家的翻译主张和观点,尝试从新的维度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中...
关键词:中国传统译论 命题 类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