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出 处:《上海翻译(中英文)》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编号:20&ZD312);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编号:22WZWA00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科研招标项目“社会翻译学视域下清代科技译者群体研究”(编号:CTS202202)。
摘 要:清末民初科技译者肩负着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历史使命,科技翻译也从未像在近代中国这样,与国家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生活的变动不居,影响了翻译目的,同时对翻译行为与结果的期望构成了不同的翻译价值观。本文借助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从“翻译内”与“翻译外”两个层面,分别考察清末民初科技译者在翻译标准、译名规范的翻译内部表征,与翻译场域、权力关系、原本选择、翻译模式的翻译外部表征,探赜译者国家意识的具体体现,并为当今国际传播语境下科技翻译国家意识的实践提供历史镜鉴:凝练译者国家翻译意识、凝集汉语科技话语影响、凝聚国际科技话语体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