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闻文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天府新论》2024年第6期60-69,共10页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儒家心学视角下的现代虚无主义问题研究”(编号:21FZXB072);山东省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立德育人的时代路径探索”(编号:CTL202307013);2023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科研项目“朱熹心性论与人禽之辨思想研究”(编号:23RXY029)。
摘 要:“陌生人”问题与儒家的交织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和伦理的诸多反思。其主要症结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中是否为陌生人留有“位置”,以及儒家伦理能否面对现代意义上陌生人(社会)问题的挑战。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考察,我们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儒家有涉及陌生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对策。特别是从王阳明“万物一体”的视域出发审视此问题,甚至可以说“陌生人”是一个“虚假”的命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构,我们需要从理念和实践两个维度加以思考,这关涉陌生人之于当代社会的问题面向及儒家伦理的现代调适。概言之,在面对现实的陌生人问题的时候,阳明乃至儒家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并非处于“失语”状态,而是能够积极地面对和提供有益的启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